欢迎你来到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运营 > 正文

精益管理 征文(精益管理征文比赛文章)

2024-01-09 18585 0 评论 企业运营


  

本文目录

  

  1. 弘扬工匠精神征文
  2. 化工厂质量月征文
  3. 质量月征文

一、弘扬工匠精神征文

在平时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写过征文吧,征文的主要目的是宣传与教育,内容选择主要是颂扬和体会。你写征文时总是无从下笔?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的弘扬工匠精神征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传统工匠讲究师徒之间口授心传,随着老一辈工匠离去,后辈一旦跟不上,这门手艺就有失传的危险。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岭南砖雕作为岭南建筑文化的一朵奇葩,不仅面临着制作材料的枯竭,还有人才断层之虞,能够掌握在砖上进行雕刻技艺的人已经很少了。如再不重视,和许多老手艺一样,砖雕这种岭南所独有的民间艺术面临着消亡的危险。为了让传统工艺薪火相传,不让砖雕后继无人,何世良成立砖雕工作组。由于砖雕市场日益萎缩,愿意学艺传承者并不多,很少人能坚持下去。

  

不但砖雕,包括岭南风格特色建筑,也因受到现代建筑冲击,人才不足而日渐式微。何世良举了一个例子,某单位需要设计一个传统岭南戏台,但许多设计院都无法胜任此项任务,这个侧面足以窥见岭南风格特色建筑的尴尬现状。

  

让“工匠精神”渗透进各个行业中,培养出更多的大国工匠,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一代人观念的更新,更需要国家战略、国家意志,如提升职业教育地位、重视技能型人才培养、提高工匠福利待遇、重点扶持某些行业,使工匠安心在自己的领域里追求极致、精益求精,并将技术与精神一代代传承下去。

  

工匠精神有多重要?举个例子说明。坐过广州地铁的人都听过“车门即将关闭,谨防夹伤”这句提醒,可谁又知道,广州地铁二号线首次引进国外屏蔽门时,单维修一扇屏蔽门就得花8万元。9年后,经过广州工匠努力,维修价格已降至不足1万元。20xx年起,广州地铁工程师成功促使屏蔽门国产化。

  

一个优秀工匠可以带动一群人,一群工匠可以带动一个明星企业,一群明星企业可以提升一座城市的核心竞争力,工匠精神重要性可见一斑。“十三五”期间,广州将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双轮驱动,先进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将由的54。2%提升到20xx年的70%。从这个战略高度,广州不仅需要讨论工匠精神,对工匠精神的再度诠释,还要进行工匠精神培育的全新实践,为广州打造先进制造业源源不断注入新动能。

  

不久前,广州市委、市政府正式发布《关于加快集聚产业领军人才的意见》及相关配套文件,突出“高精尖缺”导向,计划5年投入约35亿元,在重点产业领域内支持500名创新创业领军人才(含团队成员),每年支持1000名产业高端人才、20xx名产业急需紧缺人才。政策先行、资金到位,广州将成为人才洼地。大量工匠注入,亦将为广州经济腾飞奠定坚实基础。

  

品牌是“工匠精神”的目的。企业提升产品质量,开展技术创新,营造企业文化最终的目的就是打造好企业品牌。

  

就现代商业世界来说,企业的品牌,可以作为企业最重要的形象,品牌代表着企业的商品或服务。一个强大的品牌形象,是一个功能强大的资产,一个公认的、值得信赖的品牌身份。20xx年最新的统计数据显示,在全球各大企业中,苹果品牌价值最高,达到了1459亿美元,谷歌以942亿美元排在第二位,三星以832亿美元位居第三。

  

xx曾获得国家产品质量金奖、中国工业大奖表彰奖等殊荣,被评为“中国名牌”。企业在国内驱动领域,历来是技术的先导者、市场的开拓者、产业的引领者,树立了良好的品牌形象。但我们也不能否认,xx和西门子、三菱、日立等世界知名企业的品牌还是存在很大的差距,这些差距,体现在我们的产品质量,售后服务、员工职业化程度、企业文化等等多个方面。

  

集团“十三五规划”描绘的愿景是“xx”。公司未来将继续坚持技术创新、管理创新、文化创新,提升企业自主研发能力和商贸营销能力,拥有关键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加快企业转型升级,以提升服务质量增加产品附加值,优化供应链设计,改善资本结构,提升抗风险能力,树立“xx”全球性品牌,在国际竞争中体现中国制造的高端品质!而完成这些目标我们还有更多地困难要去克服,我们要解决产销之间的矛盾,要建立起可控的优秀供应商体系,要有引领市场的新产品,要有更加强大的干部员工队伍,要建立更加合理可控的内部体系这都需要公司上下以“工匠精神”为引领,齐心协力共拼搏,众志成城谋发展。

  

“工匠精神”,这个带着古早味的词语,被写入了政府的工作报告。

  

中国历史上,工匠延绵不绝。技艺精湛的鲁班,“游刃有余”的庖丁,一直都是工匠的代表。往近了说,央视纪录片《大国工匠》里,也介绍了不少拥有顶尖技艺的一线技术工人。最近的热门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那些从事珍贵古漆器、镶嵌、织绣、木器、青铜、瓷器、书画修复的技术人员,也都有手艺人的特质——耐心,缓慢,坚持,少量。

  

中国有悠久的手工业传统,工匠不曾消失,但工匠精神却成为当今中国社会最稀缺和最呼唤的东西。

  

中国人对工匠精神的追求,从来没有像今天这么强烈过。中国游客去日本爆买,目光早已从电饭锅马桶盖等流水线产品,转向了手艺人一刀一锤一丝一线打造出的手工业品。有次的厨刀,南部铁器的急须(茶壶),甚至一把剪刀,一个便当盒也要从日本带回来。

  

为什么日本没有丢失工匠精神?日本民艺学家柳宗悦说:“我认为工艺之美,最终还是秩序之美。如果没有正常的社会环境,也就不会有工艺之美的存在。美的兴衰与社会之兴衰在历史上是同步的,对工艺的救助就是对社会的救助……丑陋的工艺是丑陋社会的反映。”

  

“工匠精神”,百度百科中解释:是指工匠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精神理念。工匠们喜欢不断雕琢自己的产品,不断改善自己的工艺,享受着产品在双手中升华的过程。工匠们对细节有很高要求,追求完美和极致,对精品有着执着的坚持和追求,把品质从99%提高到99.99%,其利虽微,却长久造福于世。说白了,“工匠精神”其实就是一种一丝不苟的责任,一种爱岗敬业的态度,一种精益求精的执着,“工匠精神”也是一种“傻子”精神,一种“不达目的绝不罢休”的坚韧。

  

当下,“中国制造”正在向“中国智造”强力迈进,我们要补上“工匠精神”这一课,让它为中国腾飞,做出积极担当。

  

从容独立、踏实务实。“欲速则不达”、“萝卜快了不洗泥”告诉我们,无论是企业发展、人的发展,太强调“快”和“立竿见影”,注定会留下粗糙、浮躁的印记。无法让人永久记住。因此,需要在踏踏实实方面下功夫:不贪多求快,不好高骛远,不眼花缭乱,不惜力,不怕费事。甚至费尽周折没有收获也无怨无悔,不轻言放弃,用一步一个脚印的精神,艰苦磨练,产品和技能才能不断攀越,走向精致。比如“大国工匠”胡双钱,在自己的行业干了35年,“在车间里,他从不挑活,什么活都干,通过完成各种各样的急件、难件,他的技术能力也在慢慢积累和提高”。

  

摒弃浮躁、宁静致远。也就是所谓的职业心境的从容淡泊:外边的世界很热闹,自己却不轻易盲从;灯红酒绿中的诱惑很多,自己却坚守“初心”,一切“走心”,像田野一样安静,像诗歌一样平和。“静能生慧”,“静能生乐”,所以,工匠们才能把更多的时间投入到枯燥的专业发展中,拥有不知疲倦的技术性快乐。让技术发展,离浅入深,不断飞跃。比如“大国工匠”毛腊生,是给导弹铸造衣服的人,在现实生活中,却“很无趣,甚至连个爱好都没有,有时甚至连表达都成问题”。“39年,他只做了一件事——读懂砂子,铸好导弹”。他将“木讷”当做淡定,将“无趣”当做安静,浮躁少了,当然就能造就技术的辉煌。

  

“工匠精神”本来只是一个行业、一家企业、一种职业应该树立的标杆、应该遵循的准则,可如今,一个国家全民呼吁“工匠精神”,可见,这种精神已经匮乏到了何种程度!当今一些企业与个人心浮气躁,追求“短平快”带来的即时利益,而忽略产品的品质灵魂。事实上,不仅企业发扬了“工匠精神”才能成为行业的领头军,全社会都需要“工匠精神”。愿我们人人都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让这种热爱胜过对金钱的喜爱,把自己所做的事做好做细做精,让“工匠精神”撑起“中国制造”的脊梁。

  

“技工院校学生就业和发展不可缺失工匠精神!”

  

“在平凡普通的工作中干出彩,干到极致,无可挑剔,这就是工匠精神!”

  

“塑造工匠精神,贵在能坚持;塑造工匠精神,贵在能吃苦。塑造工匠精神,要有团队意识。”

  

9月1日上午10:30,铿锵有力、慷慨激昂的声音在学术报告厅回荡,600多名16级新生和200多名教职员工津津有味、聚精会神地听着。这是湖北三峡技师学院2016年秋季学期开学第一课,主讲人是学院院长、党委书记侯江。

  

根据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办公室《关于在全省技工院校开展新学期开学第一课活动的通知》(鄂人社办函[2016]109号)要求,通过在全省技工院校开展开学第一课活动,弘扬工匠精神,帮助学生正确认识、感悟工匠精神,培养学生践行工匠精神的积极情感和自觉意识,引导学生了解身边的能工巧匠,立志成为对国家、社会有所贡献的当代工匠。侯江院长为全院师生上了新学期的第一课,主题是“弘扬工匠精神,成就出彩人生”。

  

侯院长用详实的数据、真实的事例和朴实的语言告诉同学们,什么是工匠精神?培育工匠精神,从哪里做起?最后,他对同学和老师提出了几点希望和要求,他希望同学们相信自己的选择,树立学习信心,给自己一个新的奋斗平台,用执著磨练心智、提升技能,用匠心构筑精彩的人生梦想。要求老师们履职尽责,德技双修,不断地充实自己、提升自己,把对事业、对学生的爱心与责任落实到每一件事、每一句话、每一个行动中,让广大学生在我们的爱心与关注下健康成长,把每一名学生都培养成为优秀技工。

  

“一出戏,要演好序幕;一部乐章,要凑好序曲。”侯院长新学期第一课中所传递的价值观和理念,将对师生未来的发展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动画是艺术,但首先是一门手艺,当下的动画专业高等教育以培养艺术家的态度教育学生,却忽视了培养学生老老实实打铁的能力与耐心,轻视了专业人才的“工匠精神”

  

从某种角度讲,近年来动画专业高等教育对动画产业的贡献并不如想象中大。动画专业的大学毕业生眼高手低,缺乏团队合作精神,很难融入业界,已成为普遍存在的问题。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很复杂,人才专业性的不足是关键。而这里的“专业”二字,包括两层含义——专业的手艺与专业的心态。

  

国内的动画专业学生如果毕业两年后还在加中间画(动画中一个动作是由很多画组成的,这些画中的第一张和最后一张被称为“原画”,其余中间的部分称为“中间画”)就会被人看不起,因为他们的“人生规划”是毕业一年后就做原画师,两年后当导演,三年后做制片人,四年后就开公司,并且公司规模要超过迪斯尼。而在“动画强国”日本,一名优秀的中间画师的待遇丝毫不比导演差,60岁还在加中间画的大有人在,这样的人才在中国却会被视为“不思进取”。

  

这一畸形现象背后有深刻的社会原因——我们的文化传统中对“工匠精神”重视不够。孩子们从小就被教育要做科学家、艺术家,而很少有家长会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木匠。同理,在动画公司,导演的地位与收入远远高于中间画师,这也难怪学生们削尖脑袋都要做导演。动画是艺术,但首先是一门手艺。我们的大学是以培养艺术家的态度教育学生,却忽视了培养学生老老实实打铁的能力与耐心,老师们往往在第一堂课就灌输给学生“伟大的观念”,而手艺却得靠学生自己摸索,于是就出现了毕业生眼高手低,什么都学了却没有一门精通,不能满足行业需求的尴尬现状。

  

缺失了专业手艺的动画专业毕业生们以为,只要有创意就所向无敌,寄望于“四两拨千斤”的成功。对此,动画导演于胜军说,“四两拨千斤”对中国工业有致命的打击,我们老想着“四两拨千斤”,殊不知世界上所有优秀的工业、好的项目都是一点一点地做出来的。不管是制造业还是文化创意产业,我们老觉得赶快学个壳儿,做个漂亮东西就可以了,实际上扎实的东西却没做到。以动画为例,如果没有画10年二维动画的功力,就想去做动画表演,这是不可能的。但谁又愿意拿10年时间去踏踏实实地画原画呢?正因为愿意并且能够“站碎方砖,靠倒玉柱”的动画人才寥寥无几,现在连在国内找一家有专业实力的动画中期加工公司都非常难。

  

很多高校特别是名校都以“培养将军而不是士兵”的说辞标榜自己。在这样的教学理念下,本来就涉世不深的艺术类大学生更是容易眼高手低,不能踏实找准方向。不止一位动画公司负责人跟我说过,很多名校的毕业生不像是来应聘的,像是来谈融资的,他们常常是抱着拯救的心态进入公司。公司愿意尊重学生们的才华,但学生们并不尊重甚至并不了解这一行业的基本规矩,真是让人哭笑不得。姑且不论高校能否培养出将军与大师,就算培养得出来,难道上战场打仗都只靠将军吗?

  

有后辈曾问快板书大师高凤山,为何现在的快板书艺人没有过去说得好了?老先生答曰:“因为他们没要过饭。”话糙理不糙。没有一种对职业的敬畏,没有踏踏实实的服务精神,幻想一夜成名,任何艺术都将只是空中楼阁。提醒中国的动画人,还是先做好工匠再谈艺术吧。

  

王金山是20xx高级数控春季班的学生,刚读完14中级电子商务的他决定挑战自己,选择了数控车床加工这一专业。“国家正需要这种技能型人才,学好一门技术有益于自身发展,也有利于将来找到满意的工作,解决就业问题。”王金山说道,目前他正在进行理论知识的学习,下半学期将会进入实操阶段。对于王金山而言,“刻苦钻研、专心致志、人心合一”便是他所理解的“工匠精神”。谈及日后的目标,他希望自己能将“工匠精神”贯穿于往后的学习与实践中,成为一名崇德尚技的现代“工匠”。

  

数控铣床、加工中心、电火花线切割、汽车电气维修、家电维修在梅州市高技能公共实训基地中,各专业工种的实训室内热闹非凡。在数控铣床实训室,37名高级班学生有的双眼紧紧盯着计算机屏幕,有的在操作台上忙碌着,操作起来颇为从容,一件件复杂的零件在他们手中诞生。“实操课是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必要一环,按这些学生的水平来说,把他们带到工厂就可直接上手。”市技师学院数控专业的老师陈彩英说,与普通院校相比,职业院校学生最大的优势就在于“实用”。

  

“在人们的印象中,光鲜靓丽的工作是为大学生们准备的,职校毕业生就是上流水线、干服务活的工人,其实不然。”市技师学院院长黄柳梅表示,“工匠精神”的崛起让“部分中职生月薪超本科生”已成为平常事。

  

甘肃秦陇技工学校是全国重点技工学校,为您提供:轨道交通运输专业(机车车辆)(铁道运营类)(轨道保障类),汽车维修专业,汽车美容专业,计算机应用专业,学前教育专业,烹饪与酒店管理专业,数控专业,机电一体化专业,装载机、挖掘机专业。

  

回首当年自己从学校的“优秀学生”向社会“合格技工”的蜕变史,陈潇菁坦言这一路并不容易。毕业后的他虽然顺利找到了专业对口的技术工作,但起初因担心自己无法按工厂的要求做出符合质量标准的产品,常常会自乱阵脚。“凭着在校时打下的扎实理论知识和收获的实操经验,我很快就适应了这份工作并上手,后来还被工厂评为‘生产标兵’。”陈潇菁自豪地说道。

  

陈潇菁只是我市一大批“优秀技工”中的一员。作为我市技能人才培训的主阵地,市技师学院又是如何培育学生的“工匠精神”呢?院长黄柳梅介绍,学校不仅设计出了一套中职生职业素养提升行动架构,还不断深化教学改革,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为学生的就业成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学校历年来的就业率保持在99%以上,在历届市级技能竞赛中各专业基本囊括前三名。”黄柳梅说,多年来,学校把组织、参加技能竞赛作为提升教学质量的有力手段和“工匠精神”的分享舞台,不仅将校内技能竞赛活动常规化,还将竞赛工作所取得的先进理念、训练方法等转化到教学工作中。为进一步弘扬“工匠精神”,学校今年还以《工匠精神读本》《古今中外工匠精神故事汇》等教材和教辅读物为载体,将《工匠精神》课程纳入到德育课程中,强化“技能+品德”教育。

  

20xx年毕业于市技师学院的陈潇菁今年29岁,还未到而立之年的他就已在深圳一家汽车电子公司担任市场销售总监、公司副总经理。在市技师学院就读时,陈潇菁选择了数控专业,“勤奋好学”是老师和同学们对他的一贯印象。除了课堂上认真听取老师指导,课后他还加倍努力钻研所学专业,不断提高自身专业实操能力。在三年的学习生

  

涯中,他不仅荣获了学校奖学金和“三好学生”称号,还成为学校优秀毕业生代表,载誉而归。

  

工匠精神与企业发展很多人认为工匠精神意味着机械重复的工作模式,其实工匠精神有着更深远的意思。它代表着一个企业的气质,耐心、专注、坚持、严谨、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等一系列优异的品质。工匠不一定都能成为企业家。但大多数成功企业家身上都有这种工匠精神。

  

看过一则报道,说的是:截止20xx年,寿命超过200年的企业,日本有3146家,为全球最多,德国有837家,荷兰有222家,法国有196家。为什么这些长寿的企业扎堆出现在这些国家,是一种偶然吗?他们长寿的秘诀是什么呢?研究者发现他们都在传承着一种精神——工匠精神!宏观来说所谓“工匠精神”其核心就是:企业自上而下、由里及外的对产品和服务精益求精、精雕细琢的精神。“工匠精神”只有在企业领导人与员工之间形成了一种文化与思想上的共同价值观,才能培育出企业的内生动力,从而长久发展。微观来看,“工匠精神”的核心就是:当你做某件事的时候,你要跟它建立起一种难割难舍的情结,不要拒绝它,把它看成是一个有生命、有灵气的生命体,要用心跟它进行交流,锲而不舍、精益求精的追求品质上的完美。在这个“商人精神”横行的年代。个人和企业都面临巨大的生存挑战,企业盈利固然是所有企业家应该考虑的事情,但持之以恒却是盈利之后重中之重的问题,然而“工匠精神”却是贯穿一个企业长寿发展始终的。

  

工匠之行,在行动中体悟修行的乐趣,工匠精神不是口号,它存在于每一个人身上,心中。长久以来,正是由于缺乏对精品的坚持、追求和积累,才让我们的个人成长之路崎岖坎坷,企业发展之途充满刑荆。这种缺乏也让持久创新变得异常艰难,更让基业常青成为凤毛麟角,所以,在资源日渐匮乏的后成长时代,重提工匠精神、重塑工匠精神,是生存、发展的必经之路。

  

我们都知道企业的核心因素是人,所以我们就需要把我们的员工培养成一个个“工匠”。工匠工作获得金钱,但工匠不为钱工作。一个人所做的工作是他人生态度的表现,一生的职业就是他志向的表示、理想的所在。工匠不断雕琢自己的产品,不断改善自己的工艺,他们在享受产品在手里升华的过程。看着自己的产品在不断改进、不断完善,最终以一种符合自己严格要求的形式存在。这也正迎合了我们企业开展的“全员改善”“持续改进”等一系列的活动,然而在开展这一系列的活动中,一定要秉承“工匠精神”,不能流于形式,不然辛苦之水便又付之东流了。在我们的生活中,工作将占据相当大的一部分时间,从事你认为具有非凡意义的工作,方能给你带来真正的满足感。而从事一份伟大工作的唯一方法,就是去热爱这份工作”。不可否认,“工匠精神”是一种奉献精神。它可能默默无闻,无私地贡献着自己的光和热,从而确保了企业的正常运转。试想,若没有这种精神,企业将会怎样?作为公司中的一分子,我们都应认识到“今天我以公司为荣,明天公司以我为荣”,“我是公司中的一员,我应该对公司负责”。如果不

  

作奉献的话,整个公司最终将会失去赢利的机会,受损失的不仅是公司,还有公司的成员,当然也包括自己。所以,为了公司的利益,也是为了自己的利益,一定要摒弃那种“马马虎虎就可以”的想法。一份职业,一个工作岗位,是一个人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保障。同时,一个工作岗位的存在,往往也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需要。我曾经听了这样的一个故事,东汉时有一少年名叫陈蕃,自命不凡,一心只想干大事业。一天,其友薛勤来访,见他独居的院内龌龊不堪,便对他说:“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他答道:“大丈夫处世,当扫天下,安事一屋?”薛勤当即反问道:“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陈蕃无言以对。这个故事生动的表明,只有踏踏实实做好小事,才有做大事的能力,只有兢兢业业圆满完成自己看似微不足道的工作,家庭的兴旺、公司的的繁荣才有可能实现啊!

  

总之,态度决定一切,一个企业的精神文化折射着它的管理态度,只有将“工匠精神”融入企业文化,企业才会长寿发展,基业长青才得以实现;一个人的工作状态折射着他的人生态度,只有秉承企业文化、用心做事,才能把事情做得出色,为企业做出更多的贡献。

  

工匠,一种信仰“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什么是工匠精神?核心是一种精神、一种信念或者说一种情怀,是把一件工作、一项事情、一门手艺当作一种信仰,一丝不苟把它做到极致,做到别人无可替代。30年间,何世良从一位初中毕业生成长为省级非遗传承人、岭南民间雕刻工艺大师,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继承,奉献了不少大型作品,体现的不正是我们当下念兹在兹的工匠精神么?

  

走进沙湾何世良工作室,记者目光立马被一幅砖雕作品所吸引。作品呈现了香蕉、荔枝、龙眼、洋桃等岭南佳果,构图疏密有致,密处叶果层叠,疏处大量留白,颇富中国画意蕴。最诱人处当属细节,香蕉的饱满、荔枝的粗糙、小鸟的顾盼,甚至蕉叶上的虫眼都栩栩如生,在青砖上表现如此精妙细节需要何等功力。感叹之余,不禁好奇,是什么让他对砖雕艺术如此痴迷。

  

何世良说,生于斯长于斯,自己从小就“流窜”在村中大大小小的祠堂中,放眼所见皆是在少年眼中充满神秘感的砖雕、木雕、灰雕,长期浸淫在岭南建筑艺术中,让他从小涵养了一种古典情怀、雕刻情结。从16岁初中毕业到今天,从木雕到砖雕,从家具到大型砖雕作品,从个人到团队协作,从默默无闻到行业翘楚,他一直在坚持,未离开过半步。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好之”“乐之”,方能不改初衷,一以贯之。那些杰出工匠一辈子,甚至一个家族几代人都做一件事——如清代负责宫殿、皇陵修缮的“样式雷”家族,在200多年的时间里,传承8代,为大清帝国营造了数不清的经典建筑——正是有这着这样一种信仰,一种耕耘不辍的愚公精神。

  

创新,一种品格“不敢越雷池一步并不是工匠精神”,何世良说,“如果师傅教会我雕荷花,我一辈子只会雕荷花,雕一朵牡丹都不行,那有什么用呢?一辈子都不能超越师傅,机械式传承意义不大。师傅教你的是技法,你用技法去创新,这才是徒弟的使命。”

  

何世良这种观念深深融进他的砖雕创新实践中,譬如砖雕工具改良创新,采用电动工具雕刻,速度提高一倍,提升了效率;譬如技法创新,在长50米、高9米的大型砖雕作品《百福晖春壁》中,因此壁雕幅面积甚大,为增强立体感和克服平板之弊,他把雕刻深度大大增加,千方百计让雕刻物“凸”出来,成为砖雕技术上的一大突破。由于青砖质地松脆,容易崩折,故一般砖雕镂空较浅,此壁镂空度极大,深厚而面广,景物内部结构通空如蚁穴,把镂空技术提升至前所未有的高度。

  

工匠精神不是因循守旧、因陋就简,不是不能超越前辈,否则技艺就不会进步。当传统工艺遇上新工艺、新技术,传承与创新有机融合便成为一种必然,这或许可以称为新工匠精神吧?在“中国制造20xx”中,创新是勾勒蓝图的一条主线。其战略任务和重点,第一项就要提高国家制造业创新能力。这表明,创新是提升中国制造的基础,没有创新带来的活力和动力,中国制造只能原地踏步。

  

二、化工厂质量月征文

1、质量在我心中产品质量在我手中。这个标题,也许有点“老生常谈”了,因为此刻人人都在讲质量,提倡提高质量意识,真可谓质量意识“遍地开花”,那么这天我也讲讲我们车间操作人,对质量的“心动”与行动吧!下面是我为您整理的关于化工厂质量月征文,欢迎阅读!

  

2、质量在我们每个人手中,质量强国是我们每个人的职责,对于质量与职责,效益,我有以下认识:

  

3、“质量”并不仅仅仅是质量管理部门的工作,就应是我们企业每一个员工都就应坚持的使命。企业就像一台机器,是由成千上万个功能各不相同的零部件配合而成的。而我们每个岗位上的员工就是一个个小小的零件。只有我们发挥出各自的作用才能保证这台机器的正常运行,才能够生产出质量好的产品。但是,如何才能让大家尽可能的发挥自我的动力为企业奋力工作呢?我认为是靠得是一份职责,一种对“好质量”的认同感。也许工作时我们常常把“职责”挂在嘴边,但是一旦有了困难,有了问题,“职责”又常常被我们抛之脑后。像在正常施工过程中,我们偶尔会犯经验主义错误,没有把图纸看懂就盲目施工,导致结果不尽人意。还有一些师傅只顾于自我的工艺环节,不与别人交流,不管下道工序的施工空间够不够,导致施工过程费时费力……凡此种种都是职责心不足造成的。企业的发展离不开“质量”,更离不开员工的“职责”。尽管“质量”与“职责”是两个不一样的概念,但它们是相辅相成的。没有“职责”就没有“质量”,职责心越强,产品质量就越好。

  

4、我以为,要实现总的质量目标务必要从小处入手,将目标分解细化,落实到每个员工具体的工作职责之中,激励大家从细微的工作做起,从自我做起。比如混凝土浇筑看似简单,但也要经历测量、备仓、验收、浇筑、养护等数道程序。所以说,质量无小事。

  

5、对企业而言,质量就是生命,质量就是效益。产品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企业在市场中竞争力。为了成为行业中的领导者,就务必要提升我们整体的施工工艺水平,加强全员质量意识。

  

6、一是要强化全员质量职责意识。一线的工人大部分质量管理意识不强,认为只需要做自我份内的事情,管理与自我无关。这就造成了各个施工环节的脱钩,从而影响到产品质量。因此,向底层的施工人员灌输质量职责意识是十分必要的,而且要分层次一级一级地传下去,把复杂的理论通俗化,做到浅显易懂,贴合工人的口味,让他们听得进,记得住,把握得了。这样才能在工作中落实上下工序相互沟通,互相检查的施工纪律。

  

7、二是要切实加强质量追究的职责。日常施工工作中难免存在较小的质量问题,但是,出现问题我们就就应及时解决,事后认真总结质量问题发生的原因,对相关职责进行追究。当然,并不是一味的为了处罚而去追究职责,就应从质量问题中吸取经验教训,避免类似问题再次发生。如果每个环节的参与者层层负起职责,严格把关,抓好细节,那么,平时容易疏忽的对质量不负职责的现象是能够避免的。

  

8、三是要把握好“职责”的度,正确处理好质量与进度、效益的关系。一向以来,有的员工有这样的一种错误认识,认为要搞好产品质量就会影响生产进度和效益。其实,搞好产品质量与进度、效益并不发生矛盾,他们是相辅相成、相互制约、相互发展的结合体。试想,产品质量搞好了,减少了返工,就节省了时光、加快了进度,也就节省的人力、物力的消耗,实际上就是提高了经济效益。

  

9、质量是人控制的。我就从“人的责任心”来论述质量在我手中这个观点。我认为:不管在什么情况和条件下,人的因素是第一位,人是管理机器的主体,人决定质量,而非机器决定质量。质量也是一种责任心的培养。实际上,我们都

  

10、知道,产品质量是我们每一个职工干出来的,而不是质检员检出来的!因此应该提高自身的工作素质,把产品质量深入到每个职工的心中。严把质量关,从现在做起,从我做起,

  

11、记得车间主任说过“一个木桶所能盛的水的高度取决于最低的那块木板”的故事,我们提供给顾客的是一批批合格的物料,每一批物料都要经过操作者认真操作,我们就是那一块一块木板。我们的工艺技术水平决定了产品的质量评价。我们每一道工序中为什么要自检、互检?为什么还要跟上一道工序和下一道工序互相沟通?因为我们都是公司这个木桶的一块木板,我们互相镶嵌,构成了整个木桶并且决定了木桶所能盛水的高度。只有一道工序好不是真好,每一道工序都好才是真好。只有每一道工序都环环相扣,才能做到滴水不漏。我们要踏踏实实的工作,先把本职工作做好,完成好自己的这一道工序,这是第一步。第二步,我们不能自扫门前雪,我们要有协作精神,上一道工序有问题要及时反馈,要止于我而不能止于下。第三步,我们要听取下一道工序的意见,及时的更正自己的错误,加强自己的技术水平,研究新方法,把自己的事情做得更好。举个例子:上班了,假如我接班后继续生产,产品质量出现问题,经过分析是上个班留在机器里的产品,不是我生产出来的。但责任应该是我的,我应该承担,为什么呢?因为我应该去检查!假如我检查了,就会把不合格的产品按程序处理。这是我的工作没有做到位。

  

12、质量在我心中,强调的是人的责任。如果发生了质量问题我们都推开,那么,企业怎么生存?这是一个态度问题。拒绝承担个人责任是人的通病。一个有责任的管理者和职工,应该为事情的结果负责。无数的事实雄辩的证明,勇于认识错误不但能推动事情的发展,更有助于解决问题。然而事实上,我们似乎更不愿意认错。因为在潜意识里,认错就意味着失败,认错就意味着接受处罚。但那是因为我们没有认识到,质量就代表着诚信,质量就是一个品牌!一个没有诚信的企业,根本无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足。

  

13、任何品牌和名牌,要想获得大家的青睐,最根本的还得要看质量,良好的、过硬的、稳定的质量才是产品立足的基石。好听的名字,铺天盖地的广告,大张旗鼓的渲染,不过是五光十色的肥皂泡泡。任何一个岗位的疏忽和轻视都会对企业的整体质量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我们都是企业的主人,企业的生存和我们的

  

14、生活息息相关,为了企业的发展而工作,企业提供我们懒以生存的经济来源,假如我们不用心工作,将是自毁长城,自挖墙角,自断后路。从这个意义上说,企业和我们个人的命运就把握在我们自己的手中。把握质量就是给企业添砖加瓦,就是把握自己,把握未来。每一位员工都要视责任如泰山,视产品在手中,质量在心中,细节在精益求精中,真诚在每一道工序中,让质量是企业的生命这一观点用脑、用心溶入到我们的工作中去,让我们加工的工件精益完美,让时间磨损不了优良的质量,让企业因为质量在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充满生命和活力。

  

15、质量控制,环环相扣,每个细微环节都需要员工认真敬业的工作,稍有不甚,就会造成质量隐患。

  

16、所以说,质量就是一个准则,质量就是一个忠诚,质量就是一个责任,质量就是企业的生命!一个企业没有了质量,没有了诚信,就没有了市场,就失去了生存的能力,那么将近上千名员工又将何去何从,将近千百个家庭的生活又将如何维持?为了企业的发展和繁荣,同时也为了我们自身生活的安定,请加入到全面质量管理中来吧,让优质的产品和优质的质量托起公司美好的明天!

  

17、看着上一件件质量事故,在为这些职责者扼腕痛惜的同时,我对“质量”这个老话题有了新的认识和感受。

  

18、我们的企业就像一台机器,是由成千上万个功能各不相同的零部件配合而成的。而我们每个岗位上的员工就是一个个小小的零件。只有我们发挥出各自的作用才能保证这台机器的正常运行,才能够生产出质量好的产品。但是如何才能让大家尽可能的发挥自我的动力为企业奋力工作呢?我认为是靠着一份职责,一种对岗位身份的认同感。也许工作时我们常常把“职责”挂在嘴边,但是一旦有了困难,有了问题,“职责”又常常被我们抛之脑后。像一些工人师傅干活时犯了经验主义错误,没有把图纸看懂读透就盲目动刀,结果把活加工报废。还有一些师傅只顾干自我的工序,既不管下道工序留量够不够,装卡方不方便也不愿交流工作技巧,导致加工过程费时费力……凡此种种都是职责心不足造成的。企业的.发展离不开“质量”,更离不开员工的“职责”。尽管“质量”与“职责”是两个不一样的概念,但它们是辨证统一的。没有“职责”就没有“质量”,职责心越强,产品质量就越好。

  

19、那么,如何保证员工都尽职尽责地保证产品质量呢?我以为,要从大处着眼,小事入手,事无巨细,层层把关。以风电增速机为例,所谓“大处着眼”,就是要按照公司打造一流的风电增速机生产线,成为国际知名的风电增速机供应商的目标而尽职尽责。但是风电产业投资大、规模大、牵涉到设计、工艺、生产、设备、销售、售后等多个部门。要实现总的目标务必要从小处入手,将目标分解细化,落实到每个员工具体的工作职责之中,激励大家从细微的工作做起,从自我做起。比如加工一件齿轮看似简单,但也要经历车、磨、滚齿、磨齿、钻孔等数道工序。所以说,质量无小事。

  

20、怎样抓好每一道工序质量,进而抓好产品整体质量呢?

  

21、一是要强化全员质量职责意识。一线的工人大部分质量管理意识不强,认为只需要做自我份内的事情,管理与自我无关。这就造成了各个环节质量意识的脱钩。因此,向基层灌输质量职责意识是十分必要的而且要分层次一级一级地传下去,把复杂的理论通俗化,做到浅显易懂,贴合工人的口味,让他们听得进,记得住,把握得了。这样才能在工作中落实下序检查上序,各工序互相检查的工艺纪律。

  

22、二是要切实加强质量追究的职责。比如磕碰划伤这样看似琐碎的问题仍然屡禁不止。也许因为中间工序多,转运次数多导致了风险的产生,但是为什么不在发生质量问题之前多采取预防措施?如果每个环节的参与者层层负起职责,严格把关,抓好细节措施,并且像爱惜自我眼睛一样爱护产品,那么,平时容易疏忽的对质量不负职责的现象是能够避免的。

  

23、三是要把握好“职责”的度,正确处理好质量与进度、效益的关系。一向以来,有的员工有这样的一种错误认识,认为要搞好产品质量就会影响生产进度和效益。其实,搞好产品质量与进度、效益并不发生矛盾,他们是相辅相成、相互制约、相互发展的矛盾结合体。试想,产品质量搞好了,减少了返工,就节省了时光、加快了进度,也就节省的人力、物力的消耗,实际上就是提高了经济效益。

  

24、我们就应用辩证法看待质量与职责的关系,质量是出击的箭,职责是发射的弓。只有弓的弹力无比,才能射出所向披靡的箭。不光是我们精衡公司,整个集团公司的每一位员工都绷紧一根弦,张好一张弓,齐心协力射出“做强做优做大”中国二重这支展示雄风的利箭。

  

三、质量月征文

在平平淡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征文吧,借助征文人们可以实现文化交流的目的。一篇什么样的征文才能称之为优秀征文呢?以下是我整理的质量月征文范文(精选6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质量是一切东西的基础,没有质量,谈什么品牌、发展、竞争都是空话。那么质量又是从哪里来呢?

  

我们的产品又是怎么出来的?答案很简单设计生产制造出来的。质量又在哪里呢?答案也很简单在我们的产品里。那么质量是怎样进入我们的产品中的呢?有人说了质量是检验出来,检验可以区合格与不合格。又有人说了你检不检验质量都已经在产品里了,总不可能未经检验的产品质量属性就不在了。打个比方,就像唯心论说的你没看的东西就不存在,这是不可能的。这样看来答案就很明确了,质量是从产品的设计生产制造过程中出来的,检验是起到把关作用。

  

由此看来质量是人控制的。我就从“人的责任心”来论述质量在我手中这个观点。我认为:不管在什么情况和条件下,人的因素是第一位,产品是人设计出来的,人是管理机器的主体,人决定质量,而非机器决定质量。质量也是一种责任心的培养。因此应该提高员工的质量意识,把产品质量深入到每个职工的心中。严把质量关,从现在做起,从我做起,我就是一名质检员,产品在我这里验收不合格,就不能流到下道工序。举个例子:上班了,假如我接班后继续生产,产品质量出现问题,经过分析是上个班留在机器里的产品,不是我生产出来的。但责任应该是我的,我应该承担,为什么呢?因为我应该检查啊!假如我检查了,就会将不合格的产品按程序处理。这是我的工作没有做到位。

  

质量在我心中,强调的是人的责任。如果发生了质量问题我们都推开,那么,企业怎么生存,这是一个态度问题。拒绝承担个人责任是一个易犯的错误。有效的管理者和员工,为事情结果负责。

  

一个企业无论他的产品广告有多么漂亮,但是如果没有质量,那么这个企业的生命将会是短暂的,因为他没有用自己的质量来满足消费者和顾客,很可能会损害消费者的利益,那么消费者自然就会放弃他。企业要生存和发展下去,首先必须以产品或工作的质量取胜,以高质量的产品树立起社会上的信誉。

  

总之,质量是企业之本,质量是企业的生命。质量在每天的24小时里,在每小时的60分钟里,在每分钟的60秒里。企业只有把讲究质量放在整个企业工作的第一位,把它作为企业的生命来抓,一丝不苟,精益求精,始终保持优质高效,只有这样,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恰逢每年的质量月来临之际,工作一年有余,便想对于质量方面提出自己的一些愚见。首先我问自己,质量是什么?质量是一张名片,它是工程的标签,是百年工程的名片;质量是一张保证书,是施工单位对于业主的保证,是企业对于国家的保证;质量也是一把伞,是给一线工人撑起的保护伞,是对他们在家等待着家人撑起的一把伞。

  

对于质量的好坏,我觉得就是材料本身的质量,人为加工的质量,以及管理质量落实的人的责任心及预见性。再次,我将阐述一些自己的观点。

  

首先,要把控材料本身的质量。第一点,物资部和试验室加强材料管控,技术人员提前交代清楚材料参数。我所在的地铁项目,按照设计图纸要求,一般支护方式是拱架、网片,打锚杆,喷锚,对于一些特殊的漏水严重的断面要进行注浆。我在这工作,曾经遇到过这样的问题,有的时候很多局都在向一个加工厂要材料,有时候材料来的就不那么及时,而且偶尔也会出现来的材料不合格的情况。包括沙石料,有的时候石子的粒级度,含水量总不尽如人意。所以我希望当原材料不符合我们的要求,但是施工生产面临材料不够的窘境时,物资部和试验室的同志要坚守本心,对不合格的材料说不,不能因为抢进度而对于废旧材料得过且过。第二点,技术部门的同志要及时交底材料质量及拱架型号,地铁施工根据不同岩层不同工法要进行断面变更,所以拱架也是要经常更换型号,所以技术人员要提前和加工处交底,然后可以提前送来,如果正确合格予已验收,不合格及时退场,保证该支护时,可以及时支护完毕。

  

从一个材料本身的质量变成一个工程的质量中间要经过人工的加工,所以人为加工的质量也是重中之重。但是也是最难把握的一点,经过一年多的工作,发觉工人的素质良莠不齐,有勤劳认真,兢兢业业的工人,也有些得过且过,随意散漫的工人。但是我们工程质量需要一丝不苟。所以就要加强对于工人的把控,所以进行如下几点建议,工程部,安质部进行深刻详细的交底,可以放一些因质量问题而出现不幸的视频,让工人心生敬畏,技术部门将技术交底下去,让工班长及支护,喷锚班长了解工程质量要求。现场还是施工的主战场,测量班要及时测量,告知超欠情况,现场技术员和现场监理要认真进行监控,报检时遵守设计要求,不合格立马进行整改,不整改完毕不进行下一道工序。在喷锚结束后,技术人员要及时检查喷锚效果,存在漏筋,漏喷现象,立马补喷,否则不予进行下一工序。虽然在这个过程中,会和工人进行争吵,会拉低进度,但是经过一次两次的严格要求,施工人员自己内心对于工作的要求也会潜移默化的提高。我很喜欢一句话,让优秀成为一种习惯,在工程里希望这句话变成,让工程质量成为常态。

  

最后一条是管理质量落实的人的责任心及预见性,其实这条要求已贯穿在整个质量把控的每个环节。在这里我想说一说预见性,一个优秀的技术人员要考虑到下一循环要做的事情,例如我经历过的一件事,我们的竖井开挖时,侧壁存在渗漏水的情况,当时并没有及时注浆,同时按照设计要求安装横撑,向下开挖几个循环后,发现侧壁渗漏水仍未停止,当时搭设脚手架,进行注浆,注浆时有一根横撑变形,随后拆除更换,但是重新安装后的受力已不如之前了。在这件事我学会到,工作要有预见性,如果当时开挖后就及时注浆,注浆后及时安横撑。然后在向下开挖就不会出现上述情况,而且之后在搭设脚手架更换支撑也花费很多的时间,最后时间没有节省,在没注浆时还存在质量问题。

  

这就是我一个工作一年的新人对于质量的一些看法和建议,在之后的过程中我会继续学习,也希望工程质量也会一直进步,然后造就出一个又一个的百年工程,让我们的工程质量闻名世界。

  

建设质量强国,共创美好生活,好质量好生活,心系质量安全,共创美好生活,打造优质品牌,与用户共同浇筑时代的丰碑。尤其是我们混凝土企业,质量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基石,是我们发展的桥梁,更是我们走向辉煌走向百年企业的坚强后盾。

  

我们的企业产品就是商品混凝土,做好质量就是生产优质的混凝土。共涉及到人和产品两个方面。公司正大力培养我们的质量意识和质量水平,每个员工必须讲质量,养成质量意识。我们平时原材料检验,就要注重质量,注意细节,比如试验前温度和湿度是否达到要求,试验设备运转是否良好,试验仪器的准备等,整个操作过程必须按照国家标准进行,严格控制试验检测的质量。

  

质量我心中,质量是人控制的。企业的产品要有质量,首先企业的人员必须讲质量,把质量放在心中,把质量付诸行动。我们要有责任心,质量是实际行动做出来的,而不是质检员检验出来的,我们把质量的理念应用于产品的生产过程中,做好质量管理和控制,生产出优质的产品。因此,提高员工的责任心和工作素质是很有必要的。

  

公司开展的配合比设计大赛,我们全过程全方位参与,认真学习配合比设计规程,从理论配合比设计到实际试配时的调整,始终贯穿着质量的理念,我们为的就是设计出优质的配合比,提高混凝土的耐久性,适用性和经济性。这次大赛,我们提高了自身质量意识,而且对混凝土质量的控制有一定的学习。

  

公司开展的“质量月”知识竞赛活动“混凝土质量知识竞赛”,宣传生产质量的重要性,进一步提高我们的质量知识,增强质量意识,让我们以自己的智慧来诠释“质量”,使质量伴随我们今后的工作生活中。公司组织的全面质量管理培训课程,教育我们质量管理方法,计划、实施、检查、分析,以人为本、以人为中心的质量管理,培养自我质量意识,质量是以数据说话。

  

公司组织了一系列的质量月活动,旨在提高我们的质量水平,增强我们的质量意识,深化我们的质量理念,质量持续进行,我们的企业就能走的更远,飞的更高。

  

假如你是一位辛勤工作的小伙,怀揣着自己的梦想,怀揣着女友的期盼,忍受着房价与丈母娘的双重压迫,辛苦若干年后,你终于买了房。可正当你们满心欢喜搬进去的时候,却发现这房有质量问题,此时的你,作何感想?没错,这正如晴天霹雳一样!简单的算一笔账:假如一年你能存10万,而一套房需要100万,那么一旦这房出现质量问题,就很可能意味着,你十年的努力白费了。人生有几个十年可以白费?由此可见质量的重要性。而想要拥有过硬的质量,则必须有严谨踏实的态度。

  

华为的态度,是重视产品质量,一步一个脚印向上走;而诺基亚的态度,则是忽视产品质量,逐渐固步自封。因而前者迈向了辉煌,后者走向了死亡。同行业之间的竞争,说到底就是产品质量的竞争。拥有端正的态度,是保证产品质量的基础,是企业在惨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的关键。

  

质量是一种态度,取决于每位员工的责任心。如果我成为一名质检员,接班后继续生产,混凝土质量出现问题,经分析是上个班生产的,但责任应该是我的,为什么呢?因为我应该去检查!这个时候的我们,就应该为自己的过失负责,如果发生了质量问题我们就互相推诿,那么,企业怎么生存?拒绝承担人责任是人的通病,一个有责任心的员工,应该对事情的结果负责。

  

质量是一种态度,取决于每位员工的认知。把公司比成一台大机器,那我们就是一个个小小的零件。在我看来,不论工作的种类、性质,只要是做好了自己的本职工作,便是为公司产品质量的.提升做出了贡献。比如在我们技术系统里,安排你去工地守着打土的时候,你是不是每车土都会去看?是不是尽管顶着烈日还是严寒都会去看?这就是有没有发挥好自己这个零件作用的问题。再比如,砂石等原材料进站的时候,我相信我们都会去看,看它的质量怎么样。但前面许多车质量都很稳定的时候,下一车你还会不会去看?9月17日晚上,我们春雨站里拉来一车碎石,由于这家供应商之前的碎石都很稳定,我便产生了不看材料直接签字的想法。

  

但考虑到是晚上,如果碎石有质量问题很难被发觉,所以还是去看了。手机的灯光很微弱,映入眼帘的情景却让我大吃一惊。本应是5—31.5mm的碎石里面,夹杂着许多粒径超过50mm的大石块,有的甚至有拳头般大小。不敢想象这批碎石用去生产泵送混凝土之后会发生什么,轻则堵管、罚款,重则影响公司形象、损坏公司声誉。我感到庆幸,没有因自己的麻痹大意而造成严重后果。但这让我更加警醒,以后不能再有丝毫的松懈。

  

高楼饱经风霜而屹立不倒,大桥倍受风雨仍坚固如初,企业屡历竞争却愈发壮大,这就是质量!企业和个人的稳定发展是我们每一位员工的梦想,但现实却是一个城市有好几百家混凝土搅拌站,同一个项目有多家搅拌站在供应,现实存在严酷激烈竞争。

  

蓉城的风景很美,春城的天空甚蓝,这可以成为我们逐梦路上的点缀。但决定梦想实现与否,是我们的态度是否严谨,我们的产品质量是否出色。否则,梦想最终只能演变成幻想,而现实则会变得更加残酷。在这个“天下风云出我辈,一入江湖岁月催”的时代里,让我们为公司产品质量的提升、为公司和自己的发展而奋斗吧!

  

当前“质量”的意义已经不单纯是指产品质量、服务质量,它涵盖着我们工作、生活、学习的方方面面。都说“质量是企业发展的根基”,这也要求我们必须明确认识“根基”都包括什么,不要光说加强基层建设、加强基础管理,要让所有参与的人明白自己属于基础的哪一部分?促使他们去思考如何夯实自己这块基础。

  

“思路决定出路,思想决定行动”,我们建设自己的美好家园,绝不是只靠嘴上说、手里干的,我们要有思路、有标准,要明确每一步所做的事的目标,要学会思考。

  

安全是企业发展的首要任务,而质量的地位也在逐年攀升,可以说与安全是齐头并进的。在油田上下大打“硬增储、稳上产、提效益”攻坚战的时候,我们更应该认真思考如何通过解放我们的思想、拓宽我们的思路,实现压减成本,也更要思考以什么样的方式,采取什么样的措施,获得最大的利润,从而摆脱我们眼下的被动局势。质量在其中所起的作用自是不言而喻,我们的HSE管理体系就包含着质量管理的内容,质量管理在油田已经实现了文本化、规范化,但是必须杜绝“墙”化、形式化,这就要求我们的质量管理一定要切合实际,要分层次分岗位,要细化,不可一概而论。质量管理水平的提升,不仅可以提高我们的工作水平和油气产量,而且在维护社会稳定,改善职工家属生活的各方面,都将发挥积极作用。

  

和谐社会的打造,需要太多人的努力,“空中楼阁”,怎么会稳?我们必须深入夯实质量安全的“地基”,才不会抹煞我们之前拼搏奋斗的二十多年,才能确保我们建设的科技、绿色、和谐大厦屹立不倒。

  

六月,激情燃烧;六月,品质创优;六月,新鸽人在河南这片大地上扬帆起航;六月,为重拾昔日辉煌,群策群力,集思广益,新鸽质量月活动正式拉开帷幕。

  

走过新鸽的大门,几个闪耀的字眼便映入眼帘:“增强质量意识,建设质量强企,质量成就品牌,信用誉满全球。”车间里更是井条不紊,各工装标识清晰,每个工位上摆放有序,工人们正在认真细致地工作,他们装配的娴孰,脸上认真仔细的表情,无不透露出他们对这份工作的敬业爱岗。旁边整齐的车辆一行行的排列在干净的车间内,时刻准备着将自己奉献于需要的人,这里充满着劳动的喜悦,充满着新鸽人的梦想。她们知道手里过的每一道工序质量意味着什么,她们更明白新鸽品牌能立足于中国市场与行业三十年靠的是什么?所以不存一丝马虎。而在质量月的活动中,技能比武,取长补短,争先提升技能水平。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为新鸽车辆的品质不断提升保驾护航。

  

品质是立足的根本要素,提升品质,坚守品质,需要新鸽人的群力,质量管理部首领质量月,每周的质量例会如期举行,各部门主管将会议的质量精神传达于每位员工,并从源头把控质量,供应部首当其冲,邀请供方亲临公司,感受公司的经营理念,领悟品质的真谛。

  

从关重件到一般件,从优质供应商到潜在供应商,严格筛选,仔细比对,大到电机,小到螺丝,为每辆车选择质优价廉的供应商,使新鸽

  

品牌真正成为客户心中的好用,耐用,服务好,品质优的不二选择。

  

当今社会的发展,没有核心竞争力,怎能永久生存。品质是衡量一个产品的重要因素,同时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同时,品质是没有上限的,是不断提升的过程,质优价廉是客户选择产品的唯一标准,什么产品会赢得客户的口碑,是靠时间和实践去验证的。我们有信心,也有责任将品优的产品提供于选择并相信我们的每位客户。

  

六月,新鸽充满激情,跨步向前;六月,新鸽大张旗鼓,全员提质;六月,新鸽放飞梦想;六月,开始就没有终止......

  

我们在创新,我们在进步,中国大地新鸽重起,我们每个人使命光荣,我们每个人践行做全球最大的三轮车制造商愿景,我们相信,新鸽未来辉煌依旧!

  

我们坚信,我们也有能力“智造”新鸽未来----行业新领跑者!

精益管理 征文(精益管理征文比赛文章)


复制成功